承印物表面局部没有油墨(漏墨不均),其原因是:1,丝网目数过高,油墨通透性差。2,感光膜太厚,油墨渗透性差。3,胶刮刃口有伤痕。4,胶刮压力不够,或压力不均匀。5,丝网印版和承印物之间间隙过大。6,油墨粘度过高,渗透力低。7,油墨返回胶刮送墨不均匀。8,印刷速度过快,使供墨不均匀。9,网版上油墨过少。10,承印台不平。
1.工艺防伪:即通过特种制版印刷方式进行防伪标签的印制。比如激光全息技术,组合印刷工艺(如凸印、网印、柔印、喷码打印方式组合)等,可以加大伪造的难度。工艺防伪技术主要有:印版防伪,如雕刻凹版,特种印版等;印刷图文防伪,如印刷精密的底纹、缩微文字、隐藏文字印工艺防伪,如彩虹印刷、多色接线印刷等。目前标签印刷中,采用上述方式进行防伪印刷的厂家还不多,究其原因,一是精度要求高,与现有标签印刷机不能匹配;二是印刷厂家技术不够熟练。
在标签印刷中,通过油墨的呈色特点来达到防伪目的。油墨防伪比承印材料防伪更具有实用性,防伪性能更强,成为目前发展最迅速的包装印刷防伪高新技术之一。与功能单一的承印材料防伪方式相比,着色材料防伪结合印刷工艺可达到多重防伪的目的。目前主要应用的着色材料防伪技术有以下几种。①光变油墨防伪当观察的视角改变60°时,进入人眼的反射光波发生改变,观察到的图像与最初的不同。采用不同色相的光变油墨可获得不同的观察效果。人眼可以直观地识别。②无色荧光油墨与磷光油墨防伪,在防伪油墨中加入特定的发光材料,使印刷品在紫外线照射下,可显示发光的暗记;没有紫外光时,油墨为隐形不可见。白度越高的纸张,油墨隐形的效果越差,所以采用白度不高的承印材料,防伪效果才明显。③有色荧光油墨与磷光油墨防伪:与无色荧光油墨与磷光油墨的作用一样,只是在标签印刷品中加入某一颜色的油墨,在紫外光作用下,荧光、磷光效果才明显;无紫外光时,只显示本色。④热致变色油墨防伪:热致变色油墨是利用热能,使油墨的色相在热量作用下发生改变,如变红、变绿或变黑。热致变色油墨防伪技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种。3.工艺与材料结合防伪
水性耐高温丝印油墨的特点:水性耐高温丝印油墨具有无毒、无味、无有机溶剂的挥发物、成本较低、材料来源广阔、有良好的光泽性、耐析性、耐热、耐磨性和耐水洗涤性、经济卫生等特点。水性耐高温丝印油墨根据产品用途,可分为:高光泽、普通光泽、亚光等三种。从丝网工艺上可分为:手动丝印和圆网轮转丝印两类。水性丝印耐高温油墨在使用过程中,可消除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已开始被食品、人造革、箱包等包装印刷企业所重视。
腐蚀(掉铬):概念:版辊铬面在遇到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气体或不合格溶剂时,很快会起化学反应,在铬面上形成锈点,即腐蚀现象。预防措施:①每次印完后,及时用溶剂(最好是天那水)把版辊表面清洗干净;②用干净的软布将版面擦干,不要留下指纹;③用刷子蘸取干净的低挥发性的轻质机油,在版辊表面均匀地涂一层,注意不能使用废机油。如用专用的防锈油效果更佳;④用薄膜(如用废印膜,务必将油墨面朝外)把涂好油的版辊包好,再包上瓦楞纸,竖放或用架子架起采放在通风、干燥并防止太阳直射的房中保存;⑤库房最好不要放在一楼,且要远离酸、碱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