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印品是用直接从容器中取出的油墨印刷高饱和度的色彩,如兰色或红色。另一张则在同样的油墨中加入等量的透明添加物质,搅拌均匀进行印刷。你会发现对于大多数类型的油墨而言,两张印刷品的色彩是一样的,没有很大的区别。而50%颜料油墨,50%透明添加剂的混合物完全可以满足作业的需求,并使印刷过程更加简单易行,成本也降低了许多。现在再进行一次实验,这次在一份的原始油墨中加入两份透明添加剂。这时颜料油墨只占总量的33%,可以发现这种混合物的印刷适性又有了进一步的改善,而且对于大多厂家的产品而言,色彩仍可以接受。在配置油墨的时候,你必须测试不同厂家的油墨,他们的类型和色相,这是因为有些油墨掺入50%的添加剂后颜色会变淡,而有些却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应用于CD、VCD光碟上的UV油墨,除上述要求外,油墨还应与PC(聚碳酸酯)料粘附力好,若用于DVD光碟上,则应对刻录/读取时,激光偏转光束的倾斜角度(沿辐射方向不能大于±0.8°或沿切线方向不超过0.3°)较小的影响,所以,印刷后油墨及油墨干固时收缩要小;这样才能保证光碟的平整度:同时印刷在DVD光碟上的油墨层要求薄而匀,使得在UV快速固化时尽可能减小UV中的IR成分对DVD平整度的影响。要想在光碟上印得薄而匀的墨层,所以油墨也要具备高的色浓度,以及控制好网模版上感光层的厚度来保证。
防伪的含义:防伪并不是新词,自专利权得到保护的时候便兴起了防伪,只不过当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时,防伪才成为一种必然需求。今天的防伪在标签或包装上的应用已经超出了上述要求,还隐含以下含义。1.突出商品的”个性化”,尤其是当市场上同类商品有多个替代品时;2.显示最新商品,即使商品本质没有变化,但换个标签或外包装后即成为新商品。防伪的方式:防伪对商品的保护作用是双方面的,既保护商品自身不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又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害。标签与其他包装一样,要达到防伪目的,无非是通过工艺、材料、工艺与材料结合的方式。
刮墨刀必须预先确定好角度,给油墨提供向承印物转移的方向,然后加以适量的压力,产生一个使适量油墨容易转移所需要的“通过网孔的挤压力”。如果刮墨刀调定在0°(与印刷机成垂直的位置),就不能挤压任何油墨通过网孔。一旦调定一个角度比如20°,油墨将准确地按照这个方向转移。角度再增大,刮墨刀接触点的屈曲会导致油墨量增大。相反,刮墨角度过大会使印版预先上墨过多,进而转移的油墨较多,但会损失精细线条和文字的边缘清晰度和细微层次,必须在清晰度和墨层厚度这两个极端找出一个平衡。为此,刮墨刀的生产厂家提供印刷用的复合型刮胶条,即一个硬的支撑与软的表面相结合的新型刮墨刀,满足印刷者对良好的不透明度和精细层次的要求。
目前,条形码已得到普遍应用,但没有真正起到防伪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上对条形码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商品市场上消费者与使用条形码的商品生产厂家所掌握的信息不匹配所致。不变条形码起到传递商品信息的作用,其防伪功效很弱;可变条形码是利用计算机来控制条码与其编码变化,使印制出的条形码各不相同,识别时用专用条码扫描仪进行读取,以辨真伪。目前这一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